

山脉名 更多义项
秦岭(英文名Tsinling Mountains ,亦作Chin Ling或Qin Ling)。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湖北、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1500公里。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1959年
发现秦岭大熊猫
1959年冬,中国生物科学工作者首次在佛坪县岳坝乡发现秦岭大熊猫;1964年首次在报刊公布秦岭大熊猫,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目录:1.概况2.地理位置 3.自然气候4.自然区(1)洪积扇自然区(2)北坡自然区(3)秦岭南坡山地自然区(4)宁陕县南梦溪自然风景区5.自然环境 6.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2)秦岭淮河线比较表7.自然资源(1)水力资源(2)植被动物(3)主峰(4)秦岭大熊猫8.旅游景区(1)秦岭国家植物园(2)秦岭七十二峪9.历史文化 10.相关诗文 11.历史名人 12.相关影片 13.铁路穿越14.三维影像
秦岭 Qín lǐng
秦岭 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南北宽达100至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至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是褶皱(主要)断块山。
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中国东部超过3000米的少数山峰之一。山顶气候寒冷,经常白雪皑皑,天气晴朗时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见银色山峰。山顶有古冰川遗迹。秦岭北邻渭河平原,其间有大断裂,为北仰南倾的断块构造。主脊偏居北侧,北坡陡而短,南坡缓而长。水系也不对称。
山间多横谷,为南北交通孔道。宝成铁路沿嘉陵江河谷穿过山地。秦岭山地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秦岭以北为著名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秦岭山地、白龙江流域尚保存连片森林,并有珍贵动物和植物。佛坪为大熊猫产地之一。商洛地区的核桃、岷县的当归等均以高产优质著称
秦岭最高峰:迭山(4811米)。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 郧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相传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遂命名为秦岭。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
海拔2000~3000米。北侧断层陷落。山体雄伟, 势如屏壁。《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险”的称号。
陕西境内的秦岭呈蜂腰状分布,东、西两翼各分出数支山脉。西翼的三支为大散岭(海拔2819米)、凤岭(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东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为华山(海拔2154.9米)、蟒岭山、流岭和新开岭。山岭与盆地相间排列,有许多深切山岭的河流发育。秦岭中段主体为太白山(海拔3767米)、鳌山(海拔3476米)、首阳山(海拔2720米)、冰晶顶(又名静峪脑,海拔3015米)、终南山(海拔2604米)、草链岭(海拔2646米)。山体横亘,对东亚 季风有明显的屏障作用,是气候上的分界线,又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
山间多横谷,为南北交通孔道。宝成铁路沿嘉陵江河谷穿过山地。秦岭山地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因此秦岭成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秦岭以北为著名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秦岭山地、白龙江流域尚保存连片森林,并有珍贵动物和植物。佛坪为大熊猫产地之一。商洛地区的核桃、岷县的当归等均以高产优质著称。
洪积扇自然区
该区位于渭河冲积平原区南侧的秦岭山前地带,东西狭长,一般宽5~12公里,中部最宽处为25公里(白鹿原)。大致包括宝鸡、眉县、岐山、周至、户县、长安、蓝田、临潼、临渭、华阴、华县、潼关等县市区的秦岭山前台塬地带。该区从地貌形态上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渭河南岸的黄土台塬,它受秦岭北坡河流切割,呈断续分布,而且多呈南北向长条状,仅中部西安、渭南一带的塬面保持平坦,面积较大,如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原、丰原等。另一部分是山前洪积扇裙。
由于秦岭北坡峪口众多,且大多坡陡流急,冲积泥沙在峪口外堆积,形成洪积扇,其下缘逐步相连而形成洪积扇带。该区黄土台塬是关中重要的麦棉产区,洪积扇带地下水丰富,灌溉方便,土壤经长期耕种熟化,已成为粮棉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洪积扇下缘(户县、长安等),还有大片的稻田,是陕西省优质稻米产地之一。洪积扇上缘土少石多,粮食产量较低,历史上当地群众就栽种柿、核桃、杏、桃等果树,现已初步建成沿山果品林带,以苹果、柿、桃、核桃、石榴、葡萄、杏、猕猴桃等为主。
该区黄土塬历史上受河流切割严重,塬边坡陡峭,极易产生崩塌和滑塌,有不少黄土塬已成为黄土岭,两侧滑塌严重,危及农田、房舍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加强治理,开展塬边坡植树造林,保塬固坡。除在山麓洪积扇上缘除栽植果树,建立果林带以外,还应注意绿化荒坡,建立沿山防护林。
北坡自然区
该区位于关中平原盆地区南部,主要包括宝鸡市太白县东北部、眉县南部和周至县、户县、长安县、蓝田县、临渭区、华阴市、华县、潼关县的南部山区。以山地森林景观为主,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明显,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关中木材和山货土特产品的重要产地。且由于山高坡陡,河溪深切,水流湍急,在许多地方形成瀑布和急流深潭,风光奇特,因而形成许多风景名胜点,旅游开发潜力较大。同时,该区山地矿产资源丰富,不仅金矿、钼矿等蕴藏丰富,而且有大量的非金属矿和建材石料,为发展冶金、建材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潼关、太白的金矿,金堆城钼矿,蓝田玉石等最为著名。
该区广阔的山场是开展药材栽培、珍稀名贵动物养殖的重要基地,还可利用河谷、草坡发展畜牧、养殖业,开展多种经营。同时该区还有大面积荒山和宜林地需要绿化和改造,应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逐步退耕陡坡地,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
秦岭南坡山地自然区
该区位于秦巴山区之间,跨越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区,一直延伸至河南省。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森林资源,包含中国南北多种植物;特色产品繁多,如核桃、柿子、板栗、木耳,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又是全国有名的“天然药库”。中草药种类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矿产资源含量高,主要矿产金、银、煤、钒、铝、锌等,钾长石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钒矿亚洲第一;动物种类多,有大熊猫、苏门羚、青羊、林麝、水獭、黑鹳等珍稀动物。
旅游景区:著名的有南宫山,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商南金丝大峡谷AAAA景区、上苍坊,山阳县天竺山,柞水溶洞,丹凤凤冠山,丹江漂流,山阳月亮洞,商州仙娥湖,瀛湖,燕翔洞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古汉台,拜将坛,汉中古城墙遗址,陕南珍稀植物园,国家野生朱鹮保护园(洋县境内)等。
南梦溪藏于终南山腹地(宁陕县江口镇沙坪村大堰沟西沟),西安西南114公里,210国道1047公里西侧,距西汉高速出口45公里,主干流溪长8公里,总面积1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9.9%,有山峰128座,大小溪水48条,瀑布86处;有麝鹿、黄麂、狗熊、红腹锦鸡、雉鸡、狼、豹子、羚牛、鹿、麻羊、大鲵、豪猪等珍稀野生动物,其中极具美学观赏价值的红腹锦鸡,区域内已超过2万只。有黄檀树、紫檀树、野生蝴蝶兰、木本茉莉、食人花、野生茶树、野生白玉兰、藤蔓木瓜、野生枣皮、野生杜仲、红豆杉、迎春、细辛、苦竹等植物;现存烽火台4座,古树90棵,奇山、奇洞、奇花异草、奇石、怪石、古树、奇树、飞瀑、奇峰峭壁、怪潭、峡谷、竹园等景观,星罗密布。在籍村民100人,区域内无人居住。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并称为“秦岭四宝”。
秦岭南北的人文景观亦各具特色。北面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人类农耕、定居,是中国有名的文物古迹荟萃之地。秦岭之南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汉中盆地”,其间的邛崃山脉和成都平原又是蜀汉文明的发端之地,根据对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早在3000年以前的商周时代,蜀的先祖即掌握了非常先进的青铜冶炼、玉石加工工艺,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枝奇葩。间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宝(鸡)成(都)铁路经过的陈仓道、西安至宁陕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傥骆道、周洋道。在秦岭北坡及关中平原南缘现存众多的文物古迹及流传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有秦始皇陵及许多帝王陵墓群、周代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楼观台、张良墓、蔡伦墓等古迹。
位于西安市南40余公里的终南山自古风景秀丽。《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唐代官绅在此建有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最负盛名。王维所作的优美山水诗大多是描写此处景色。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有“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诗句。附近还有翠华山、南五台、骊山等秀丽山峰,山中分布有明 清以来建造的太乙宫、老君庵等大小庙宇40余处,是关中游览避暑的良好场所。
在秦岭山脉西段有麦积山石窟,山体悬崖壁立,状若积麦。自后秦时期开始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余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
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拥有如此众多的食草类动物,相信任何食肉动物在这里都不会为食物犯愁。于是,在现已查明豹、云豹、豺、黄喉貂、豹猫等多种食肉动物的基础上,动物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在秦岭寻找华南虎的希望。动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说了。古人云:太白山上无闲草。秦岭的植物不但花样繁多,而且独具特色。
秦岭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要从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鲜明的特点说起。在中国 版图正中央,秦岭是自此向东最高的一座山脉,也是惟一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这里交会、融合;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文学家眼里,秦岭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母亲河,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2009年,陕西省提出了陕西旅游的主题是“山水秦岭,人文陕西”。
秦岭北部是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南部是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中国大地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上最大的一级支流,夹裹着这样一座奇特的山脉。更确切地说,是这座博大精深的山脉养育出两条具有非凡意义的河流。
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中华民族最引以为骄傲的古代文明,确得益于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的由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才会有十三朝帝都长安的繁华。美丽的汉中、安康、商洛就坐落在秦岭山中。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并且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1.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具体地说是秦岭的牛背岭)
2.一月份中国0℃等温线(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
3.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4.800毫米等降水线
5.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
7.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
8. (秦岭)是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
9. 多水带与过渡带分界线( 水资源供需情况)
10.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将中国划分为五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中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由于这条线两边的景观有差异。景观有差异的因素很多,比如气温和降水,还有地形地势等因素。一般的来说,不同区域的差异往往是来自于气候造成的因素更多一些,比如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东部临海地区降水多,内陆西部地区降水少等。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条线必定是气候的分界线了,通过气候的差别来了解秦岭和淮河分界线两边的气温、降水、干湿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此气候差异下的河流水文特点、农业状况、土壤植被等差异。
秦岭淮河线比较表
地区项目 | 秦岭——淮河以北 | 秦岭——淮河以南 |
,纬度,位置 | 32°,N~34°,N以北 | 32°,N~34°,N以南 |
主要,地形 | 以平原为主 | 以丘陵为主 |
气候 | ||
一月平均气温0℃左右 | 0℃以下 | 0℃以上 |
,温度带 | 暖温带 | ,亚热带 |
秦岭北部是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南部是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中国大地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上最大的一级支流,夹裹着这样一座奇特的山脉。更确切地说,是这座博大精深的山脉养育出两条具有非凡意义的河流。
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中华民族最引以为骄傲的古代文明,确得益于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的由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
太白山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
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象朱鹮和黑鹳。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
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陕西境内秦岭的第二高峰目前所知是“鳌山” 简称”西太白“,高度3740米。
陕西秦岭大熊猫的发现,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早在1932年,动物学界就推测秦岭南坡有大熊猫存在。1958至1960年,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始在佛坪县获得大熊猫皮张;1959年冬,中国生物科学工作者首次在佛坪县岳坝乡发现秦岭大熊猫;1964年首次在报刊公布秦岭大熊猫,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秦岭国家植物园位于西安市周至县,距市中心70公里。总规划面积639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区262平方公里,规模为世界第一。秦岭国家植物园总投资概算为13.8亿元,一期工程投资5.3亿元。主要功能是科学研究、科学教育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
自古就有秦岭七十二峪的说法这源自毛凤枝所著<南山谷口考>一书,秦岭七十二峪指秦岭北坡东起潼关,西至宝鸡较大的峪囗,大多河水源于分水岭,有比较长的川道,自古有小路通行,最有名者有蓝关道,子午道,骆傥道,陈仓道等。至于较小的峪囗.沟囗多达数百,不计于此。七十二峪自东向西分布如下:
潼关7个峪口 分别是:善车峪、西峪 、太公峪、桐峪、 麻峪、蒿岔峪 、潼峪;
华阴10个峪口分别是:蒲峪、杜峪 黄甫峪、华山峪、仙峪、 瓮峪、竹峪 、大敷峪、方山峪、葱峪、 柳峪;
华县6个峪口分别是:东涧峪 、西涧峪、小夫峪、 桥峪、沟峪 、石堤峪;
渭南2个峪口分别是:奓(zhā)峪 、箭峪;
蓝田7个峪口分别是:扯袍峪、东汤峪、小洋峪 、岱峪辋峪 、道沟峪、清峪;
长安区16个峪口分别是:土门峪、石砭峪 、太峪、蛟峪 、天子峪、抱龙峪 、高冠峪、子午峪 、祥峪、沣峪、 皇峪、白石峪、大峪、白道峪、小峪 、库峪;
户县11个峪口分别是:甘峪 、乌桑峪、黄柏峪 、化羊峪、烧柴峪、涝峪、紫阁峪、潭峪、粟裕、鸽勃峪、太平峪;
周至7个峪口分别是:耿峪 、竹峪、西骆峪 、黑峪、就峪、 田峪、赤峪 ;
眉县6个峪口分别是:斜峪、 大黑峪、小黑峪 、滑峪、西汤峪、 泥峪。
秦岭南北坡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属黄河流域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因长期的农业开发,现多为次生林。秦岭山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动物种属成分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混杂性和复杂多样性。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秦岭现设有国家级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并称为“秦岭四宝”。
秦岭南北的人文景观亦各具特色。北面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人类农耕、定居,是中国有名的文物古迹荟萃之地。秦岭之南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其间的邛崃山脉和成都平原又是蜀汉文明的发端之地,根据对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早在3000年以前的商周时代,蜀的先祖即掌握了非常先进的青铜冶炼、玉石加工工艺,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枝奇葩。间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宝(鸡)成(都)铁路经过的陈仓道、西安至宁陕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傥骆道、周洋道。
在秦岭北坡及关中平原南缘现存众多的文物古迹及流传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有秦始皇陵及许多帝王陵墓群、周代沣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楼观台、张良墓、蔡伦墓等古迹。位于西安市南40余公里的终南山自古风景秀丽。《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唐代官绅在此建有别墅,其中以王维的辋川别墅最负盛名。王维所作的优美山水诗大多是描写此处景色。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有“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诗句。附近还有翠华山、南五台、骊山等秀丽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来建造的太乙宫、老君庵等大小庙宇40余处,是关中游览避暑的良好场所。
在秦岭山脉西段有麦积山石窟,山体悬崖壁立,状若积麦。自后秦时期开始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余尊,壁画1300余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艺术的宝库。
在秦岭的高山密林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刺猬、竹鼠、鼯鼠、松鼠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拥有如此众多的食草类动物,相信任何食肉动物在这里都不会为食物犯愁。于是,在现已查明豹、云豹、豺、黄喉貂、豹猫等多种食肉动物的基础上,动物学家一直没有放弃在秦岭寻找华南虎的希望。动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说了。古人云:太白山上无闲草。秦岭的植物不但花样繁多,而且独具特色。
秦岭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要从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鲜明的特点说起。在中国版图正中央,秦岭是自此向东最高的一座山脉,也是惟一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在地理学家眼里,秦岭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在动物学家眼里,秦岭将动物区系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类截然不同的动物在这里交会、融合;在气候学家眼里,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文学家眼里,秦岭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母亲河,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2009年,陕西省提出了陕西旅游的主题是“山水秦岭,人文陕西”。
秦岭北部是渭河,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南部是汉江,长江最大的一级支流。中国大地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两条河流上最大的一级支流,夹裹着这样一座奇特的山脉。更确切地说,是这座博大精深的山脉养育出两条具有非凡意义的河流。
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有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中华民族最引以为骄傲的古代文明,确得益于这样一座朴实无华的由巨大花岗岩体构成的山脉。才会有十三朝帝都长安的繁华。美丽的汉中、安康、商洛就坐落在秦岭山中。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白居易【初贬官过望秦岭(自此后诗江州路上作)】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诗中云:江陵归时逢春雪)】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薛涛【别李郎中】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岑参【登总持阁】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李嘉佑【登秦岭】南登秦岭头,回望始堪愁。汉阙青门远,高山蓝水流。三湘迁客去,九陌故人游。从此辞乡泪,双垂不复收。
杜甫【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司空曙【登秦岭】南登秦岭头,回首始堪忧。汉阙青门远,商山蓝水流。三湘迁客去,九陌故人游。从此思乡泪,双垂不复收。
白居易【送武士曹归蜀(士曹即武中丞兄)】 花落鸟嘤嘤,南归称野情。月宜秦岭宿,春好蜀江行。乡路通云栈,郊扉近锦城。乌台陟冈送,人羡别时荣。
许浑【送郑寂上人南行】儒家有释子,年少学支公。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锡寒秦岭月,杯急楚江风。离怨故园里,小秋梨叶红。
尚颜【冬暮送人】长安冬欲尽,又送一遗贤。醉后情浑可,言休理不然。射衣秦岭雪,摇月汉江船。亦过春兼夏,回期信有蝉。
张继【华清宫】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湘,愈侄十二郎之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李逢吉【奉送李相公重镇襄阳】海内埏埴遍,汉阴旌旆还。望留丹阙下,恩在紫霄间。冰雪背秦岭,风烟经武关。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自惜两心合,相看双鬓斑。终期谢戎务,同隐凿龙山。
殷寅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应历生周日,修祠表汉年。复兹秦岭上,更似霍山前。昔赞神功启,今符圣祚延。已题金简字,仍访玉堂仙。睿祖光元始,曾孙体又玄。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北阙心超矣,南山寿固然。无由同拜庆,窃抃贺陶甄。
赵氏【杂言寄杜羔】君从淮海游,再过兰杜秋。归来未须臾,又欲向梁州。梁州秦岭西,栈道与云齐。羌蛮万馀落,矛戟自高低。已念寡俦侣,复虑劳攀跻。丈夫重志气,儿女空悲啼。临邛滞游地,肯顾浊水泥。人生赋命有厚薄,君但遨游我寂寞。
岑参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
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唐朝时陕西西安市户县石井镇阿姑泉钟馗故里欢乐谷人)
天子之师——王九思
道教天神教祖——太上老君(老子李耳)
全真圣祖——王重阳
文财 神——刘海
武财 神——赵公明
文史真人——尹喜
药王——孙思邈
华严宗师——杜顺
西周元勋——姜子牙
真正隐士——陶渊明
诗佛——王维
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昙摩流支、那崛多
中华高僧——僧肇、道生、道融、僧睿、慧观、昙(僧)影、慧严、道恒、僧丰刀石、慧睿、僧弼、昙鉴、慧安,昙无成、僧导、僧因、僧苞、僧业、僧周、僧亮等。南朝梁代以后的僧人有:昙相、法藏(北周隋唐间之法藏,葬云际寺),僧照,静藏、道删、法应,静霭、普济、普安、青彡(静)渊、法诚、慧超、善慧、法琳、智藏、法喜、智正、净业(悟真寺主)、慧远、灵润、会通、觉朗、智洗、弘智、法顺、智俨、善导、道判、慧贒、法藏(唐贤首国师)、道宣、澄观、宗密、净业(香积寺主)、怀辉、玄奘、飞锡、惟政等等。
片名:
《大秦岭》
分集介绍:
1宏基伟业
在秦岭的荫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华统一的春秋霸业,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以农为本”的基础,开创了中华农业文明的第一个高峰。
2山佑汉脉
在巍峨的秦岭之中,汉王朝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此外,沿着一条条秦岭古道,造纸术等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存,更是穿越千年时空留后传世。
3盛世佛音
莽莽秦岭之中,佛教在唐朝完成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谈起中国文明,后世人每每神往的是大唐王朝,而佛教文化便是盛唐文明尤为绚丽的一朵奇葩。
4高山仰止
老子的《道德经》在秦岭著成,从这里流传,而以《道德经》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两座并持高峰。
5感恩秦岭
从秦岭流淌而出的河流浇灌了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又承载着今天“南水北调”的使命,牵系着中国的未来。
6万类霜天
秦岭深处的洋县是地球上唯一的朱鹮营巢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彰显。
7生息与共
秦岭密林深处,熊猫等珍稀动物在此自由的生活着,这里不但被称为野生动物的乐园。也被国际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称为全球第83份“献给地球的礼物”。
8秦风雅颂
从李白的《蜀道难》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王维的《辋川图》到山水田园诗派,面对秦岭,历代才子或挥笔豪放,书写秦岭的雄浑、奔放,或淡雅、内敛,挥洒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感悟。
中国铁路有过三次穿越秦岭的经历:第一次是50年代宝成铁路盘山越过秦岭;第二次是修建西康铁路秦岭隧道;第三次是西安南京铁路东秦岭。
第一次
宝成铁路,沟通中国西北、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北起宝鸡,与陇海铁路相连;南至成都,与成渝、成昆铁路相连,中接阳安铁路于阳平关,全长668.2千米。1913年以后,中国曾就修建同(大同)成(成都)铁路进行过多次踏勘;1936—1948年,又经过多次勘测比较,曾选定天水至成都方案;但均未动工兴建。1950—1953年对天水至略阳和宝鸡至略阳两段又进一步勘测,选定宝鸡至成都的方案。1952年7月和1954年1月分别自成都、宝鸡两端起对向修建 ,于1956年7月通车,1958年元旦全线采用蒸汽机车牵引,正式运营。1961年宝鸡至凤州段实现电气化,1975年凤州至成都段实现电气化,至此宝成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第二次
秦岭隧道是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位于在建的西(安)(安)康铁路青岔车站和营盘车站之间,由两座基本平行的单线隧道组成,两线间距为30米,其中Ⅰ线隧道全长18460米;Ⅱ线隧道全长18456米。隧道通过地区岩性主要为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含绿色矿物混合花岗岩;洞身穿过13条断层,其中大的断层有F、F、F等区域断层。隧道北洞口高程约870米,南洞口高程约1025米,隧道两端高差约155米。卫星拍摄的秦岭隧道位置图I、Ⅱ线隧道纵坡基本相同,由西安端进洞后约14.7公里范围为11‰上坡,然后以3.2公里、3‰的下坡出洞。隧道最大埋深约1600米,埋深超过1000米地段长约3.8公里。秦岭隧道穿越地段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经多种手段测试,施工时有高地应力、岩爆、地垫、断裂带涌水、围岩失稳等不良地质灾害发生,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秦岭隧道Ⅰ、Ⅱ线均为单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全部采用支承块式整体道床,超长无缝线路。Ⅰ线(左线)隧道使用2台8.8米敞开式掘进机(TBM)由隧道两端相向施工。Ⅱ线隧道(右线),采用新奥法施工,初期支护为锚喷,二次支护为马蹄型带仰拱的模筑混凝土复合衬砌。Ⅱ线平行导坑于1995年元月18日开工,平导单口平均月进度为200~250米,平导比Ⅰ线隧道提前10个月贯通。
秦岭隧道地质复杂、工程巨大,在设计、施工、运营安全和维修管理方面都有许多技术难关,且Ⅰ线隧道采用掘进机施工,在中国铁路隧道施工尚属首次,为此有六类24项部重点科研项目立项研究,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果。秦岭特长隧道的修建,使中国隧道工程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技术水平。隧道1995年1月18日正式开工,1999年9月6日全部贯通,2000年8月18日西康铁路开通运营。
第三次
东秦岭隧道全长12668米,是国家重点工程西安南京铁路的头号重点工程。其中中铁十八局四处担负平导6134米开挖和2640米的正洞施工任务,总投资2.2亿元,总工期48个月,于2007年1月正式开通。
陕西省政府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开展了“陕西省秦岭地区1∶1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截至目前,首批800多幅正射影像已顺利完成。
一草一木清晰可见
到2014年,全新的秦岭地形图和三维影像图将生产出来,小到一所房子、一口水井、一条羊肠小道都能反映出来。今后只要动一动鼠标,就能从各种角度观看立体秦岭,尽览秦岭里的地理风貌。
秦岭测图工程涉及西安、宝鸡、渭南、汉中、安康和商洛6市38区县,5.7万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28%,由省政府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拨付资金近2亿元实施,是陕西有史以来财政投入最大的测绘重点专项工程。
三维图绘制过程
第1步:航空航天影像作原始影像
秦岭测图工程启动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时间获取了秦岭地区航空摄影影像,并对航空影像未覆盖的区域,通过采购卫星影像进行补充,这些航空航天遥感资料成为秦岭测图工程的原始影像。
第2步:为每个影像确定坐标
拿到秦岭遥感影像后,就得到野外进行像片控制测量了。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准确测定在室内预先设计好的一些点位的坐标和高程,为恢复秦岭的立体模型作准备。
第3步:对遥感影像进行纠正
因为地球是圆形的,卫星和航拍的影像会有变形,所以影像传回到室内作业人员的电脑中时,室内作业人员还要戴上立体三维眼镜为影像增加控制点,以便于修正影像。
第4步:形成数字正射影像,
为野外调绘提供底图
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专业技术人员戴着特制眼镜制作正射影像图。这种影像图就像用双眼从空中俯视地面一样逼真。目前,800多幅秦岭正射影像图已全部完成。
第5步:野外实地记录,
把地理信息都标注上去
从9月启动外业工作以来,我省400多名测绘人员深入镇巴、太白、宁陕、洋县、城固北等5个测区,已全面展开了外业调绘。预计12月底,5个测区的调绘工作将全面完成。
第6步:计算机处理与地图印刷
调绘完成后,工作人员将各类地理信息要素编辑到计算机中,然后就进入制图数据生产工序。不过出图前还要对图面清晰效果进行处理,使图片更加清晰,以便于印刷地形图。
第7步:制作秦岭三维影像
2张
有了秦岭地形图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就会利用专用工具软件,制作三维地理模型,将地形图上的道路、河流、民居、植被等地理信息都“搬到”电脑里,制作一套秦岭三维影像。